电梯门锁装置的常见故障及其防范对策
发布时间:2024-01-15 11:20:06
来源:本站原创
编辑:本站编辑
浏览数:
[摘要] 本文刊登于《中国电梯》杂志2023年第9期
门锁装置是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作用是保证电梯门锁紧,防止层门和轿门被随意打开,从而导致人员坠落或剪切。从组成来看,门锁装置通常由门锁机械结构、验证门扇闭合与门锁锁紧的电气安全装置组成。门锁装置按安装位置可分为层门门锁装置和轿门门锁装置。层门门锁装置能够保证电梯在正常工作状态时,电梯的各层门均被门锁锁住,在非开锁区域保证人员不能从层站外面将层门扒开;轿门门锁装置能够保证电梯处于非开锁区域时,防止轿门从轿厢内部被打开。江苏省2021年“96333”电梯应急处置服务情况统计数据显示,在电梯发生困人的原因中,除了人为原因和外部原因外,电梯门系统故障是电梯发生困人事件的最主要因素,而门锁装置故障占电梯门系统故障比例为57.56%。可见,关注电梯门锁装置,排除门锁装置故障,保障门锁装置本质安全刻不容缓。在电梯检验中发现门锁装置的常见故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。(1)门锁装置开关门轨道和部件上积存灰尘、杂物,导致开关门不到位。受限于住宅小区电梯使用及井道建筑条件,住宅小区内使用的电梯,细小的垃圾、楼道的灰尘容易落入井道、门锁装置的开关门轨道和门锁内部部件。其中尤为关键的是,如果维保不力,上下啮合的电气安全装置很容易积累灰尘或其他杂物(见图1),从而导致层门出现关门卡阻、重复开关门、关门后无法正常开门等现象,影响电气回路的有效闭合。在一些土建质量较差和高楼层住宅小区中,由此因素导致的电梯关人情况尤为突出。(2)门锁装置内部部件偏移、变形、断裂导致故障。电梯使用频次越频繁,门锁装置的动作次数也越多。当电梯使用到一定频次时,累加的碰撞会导致部分电梯门锁装置内部部件发生偏移、变形,甚至断裂,进而导致电梯停运或者困人。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门锁装置,发生偏移的部件也不尽相同。有的是金属撞弓松动或者偏移,导致关门不到位、开门受限﹝见图2a)﹞;有的是电气安全装置被撞错位,导致电梯轿门处于正常关门位置时,门锁电气触点无法正常啮合﹝见图2b)﹞;有的是电气安全装置的导电铜片撞断,导致门回路异常……门锁装置内部部件的偏移、变形、断裂引发的故障往往是在电梯投入运行数年后才显现出来的,整个过程是渐进式的,在电梯日常保养和使用中尤其需要注意。(3)门锁电气安全装置失效导致的故障。在检验中发现,部分电梯门锁装置的故障情况是门锁电气安全装置失效。其失效情况又分为两种:电气安全装置不完整,电气安全装置完整却无效。电气安全装置不完整即门锁电气安全装置啮合触点缺失(见图3);电气安全装置完整却无效则包括门锁电气安全装置触点锈蚀、电气安全装置触点粘连等情况。发现上述故障并且电梯还能正常运行时,往往并存着维保单位短接门回路的问题。这说明维保单位未及时修理替换损坏部件,安全责任意识淡薄,为了省事放任电梯的不安全状态持续存在,严重影响了电梯安全可靠运行。(4)门锁或其相关部件存在缺陷导致停梯关人故障。随着电梯厂家的不断发展,电梯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已成熟,但由于低价竞争等原因,部分低端电梯存在着用料缺陷。例如某品牌电梯在平层开门时,轿门张开10mm左右后不能继续开门,导致电梯关人。检查发现,由于门刀三角板轴套用料不耐磨、轴套厚度不足,造成过度磨损,使门刀张开尺寸变大,导致门刀刀片运动轨迹发生变化。当门刀在收刀过程中,刀片上的防撞块与三角板上的限位轴套干涉,门球无法正常工作,电梯门无法正常打开,进而造成停梯关人故障(见图4)。除了门锁相关部件上的用料缺陷,还有部分厂家的门锁存在设计缺陷。按TSG T7001—2009《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——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》(含第1号、第2号修改单)(以下简称“检规”)要求,轿门的闭合应当由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;轿门锁装置应当满足锁紧元件啮合不小于7mm才能启动,应有电气安全装置验证门的锁紧。在检验中遇到某品牌电梯的轿门锁仅有验证轿门闭合的功能——通过轿门关门到位时,门锁触点接触,安全回路导通来验证;然而轿门锁紧元件的锁紧却没有电气安全装置验证(见图5)。通过现场查阅随机资料和轿门锁型号,发现该型号轿门锁已通过型式试验,随机文件中附带有相关型式试验合格证书。比对同型号轿门锁,维保人员也未私自拆卸电气安全装置。后与电梯制造厂家探讨分析,最终决定更换合格的轿门锁装置。(5)其他原因导致的故障。除了上述几类原因导致的门锁装置故障外,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故障。比如在采用连廊设计的高层住宅小区内,楼层设计超过30层,在冬天风力较强的环境下,如果连廊两侧通道门未关,井道内外会形成极大压差,给电梯门开关造成阻力,导致关门不到位或者开门困难,引起门锁装置故障;又比如采用弹簧拉力作为确保层门自动关闭装置的电梯,在弹簧拉力不足的时候,会发生锁钩落锁不完全,电气安全装置触点接触不充分、不良好的情况,进而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,发生困人等事件。(1)使用单位强化管理职责。除了倡议文明乘梯,使用单位还应根据本单位电梯的具体使用情况采取相应对策。针对新住宅小区装修较多的情况,建立住宅小区装修公约,督促业主文明装修,及时清理装修垃圾;针对卫生条件较差的老旧住宅小区,加大卫生清理投入,定期清理电梯门地坎;针对基建条件较差、电梯使用频率较高的使用单位,可以缩短维保周期,与维保单位商定提高维保频次。(2)电梯制造厂家完善品控管理。大部分电梯制造厂家不仅仅制造电梯,还承接电梯维保业务。制造厂家的质量把控不应止步于电梯出厂,而是主动延伸品控链,与维保部门或维保单位加强合作,收集电梯使用中的各部件故障情况,反馈给设计和制造部门,优化产品设计,严格选材用料,使质量把控形成闭环,做到产品及时优化更新,延长电梯使用寿命和提升舒适感。(3)维保人员提高责任意识和维保能力。门锁装置控制着层轿门的开合,门锁装置运行的安全可靠是乘客平安进出电梯的重要保障,更是维保人员责任意识和维保能力的重要体现。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的电梯,门锁装置一旦发生故障,维保单位要层层检查,费时费力,部分维保人员难免出现懈怠、排斥等情绪。因此门锁装置故障的排除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耐力活、细致活,需要维保人员在具备发现问题能力的基础上,有较强的责任意识,不能放任“一‘短’了之”的行为,而应当及时报修、更换部件,消除安全隐患。电梯的运行安全很大程度上由维保质量决定,负责任的维保人员能降低电梯的故障发生率。(4)检验机构提升技术支撑能力。在日常检验中,受检验能力不足和人均检验台量多的制约,部分检验人员在检验门锁系统时“浅尝辄止”,忽视对检验方法的学习和对门锁故障的总结分析,导致检验效率和检验质量不尽如人意。作为电梯监管部门的技术后盾,检验机构应当注重检验能力建设,并且利用好“96333”大数据平台,总结分析门锁装置故障风险点,以便进一步提高检验效率和检验质量。在本文中,笔者通过对电梯门锁装置常见故障的分析,指出了使用单位在管理上的欠缺、制造厂家在品控上的漏洞、维保单位在维保方面的不足、检验机构在检验上的疏忽。为了降低电梯的困人事故,提升电梯运行安全,笔者从原因出发分别提出防范门锁装置故障的对策,供各方参考。来源:《中国电梯》杂志
本文标签: